【关注木结构住宅】系列报道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9.0级大地震。巨大灾难面前,人们惊异地看到日本的木结构住宅虽然被汹涌的海浪挪出很远,但全然没有散架。日本的大地震让木结构建筑再度成为焦点。
木结构虽然古老,但也是一种抗震性能极佳的房屋结构,除此以外,现代木结构住宅绿色健康、隔热保温、防火防潮,并能释放大量芬多精和被称为空气维他命的负离子,在能源危机日益严重的今天,有专家表示,木结构建筑的发展与推广将会是大势所趋。为此,本报特推出“关注木结构住宅”系列专题报道,本期将向读者介绍的是木结构住宅所独有的文化体验。
融汇古今 木结构建筑再现“骨子里的扬州”
“结根幽壑不知岁,耸干摩天凡几寻。”年轮密密麻麻的参天大树,见证并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千年历史。远朔3500年前,我国就基本上形成了用榫卯连接梁柱的框架体系,到唐代逐渐成熟。与西方砖石结构建筑的“以刚克刚”不同,中国传统的木结构建筑在抵抗地震冲击力时,采用的是中国传统的“以柔克刚”的思维,以最小的代价,将强大的自然破坏力消弥至最小程度。我国许多古代建筑都成功地经受过大地震的考验,如天津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山西应县木塔等建筑,千百年来均经历过多次地震仍然傲然屹立。
而我们的祖先在近千年前就能建造出如此庄严美丽而坚固耐久的建筑,也充分显示出当时的匠人对数学、力学、材料学、结构学以及美学的研究已经相当深入,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源远流长,木结构建筑演绎扬州千年文化
2014年,古城扬州将迎来建城2500周年。“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地处江北的扬州自古以来便被视为江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以木结构建筑为主的亭台楼阁、扬州园林。可以说,典雅精致并富有浓浓文人气息的“木结构建筑”代表了扬州的特色。
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与马德里、巴塞罗那、不来梅、香港等中外许多知名城市一起,扬州案例展馆在未来探索馆三楼进行展示。而展现扬州古城的保护与复兴的方式,正是与中国馆一脉相承的传统“木构架”。
木构架建筑是中国乃至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古语有云“墙倒柱不倒,房塌屋不塌”,直到今天,木结构在建筑上的应用仍有很大比重,尤其在灾害频繁、能源紧缺的当下,木结构建筑大有增长趋势。
据了解,中国古代木构架有抬梁、穿斗、井干三种不同的结构方式。抬梁式使用范围较广,在三者中居于首位,扬州传统建筑即为抬梁式木结构。
木结构是扬州古建筑最大的特点。千年来,扬州民宅木结构体系的建筑,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互为影响,它对扬州文化的建树与传播起着明显的标志性作用。扬州的传统民宅也都是以木结构作为房屋的核心,每进多为三间,进深多为七架(也有小的为五架梁,大的为九架梁),檐高三至四米,房屋通常都建得高大宽敞。
与北京天坛的祈年殿相似,扬州地标——文昌阁就是八角三级砖木结构建筑。 “文昌阁”建于明代万历十三年,是扬州府学的魁星楼,旧日阁上悬有“邗上文枢”匾额。历经百年,屹立不倒的文昌阁,自然也就成了2500年扬州城文化底蕴的象征。
“古”意“新”风,豪第坊再现“骨子里的扬州”
扬州当代木结构建筑第一力作——豪第坊,灰墙黛瓦,雕梁画栋,庭院深深,仿佛一下子让人“穿越”进了盐商时代的扬州城。从联排别墅到合院别墅再到木结构独栋别墅,一切都摒弃尘世之燥气,精工细作,将扬州中式园林特色、皖南村落特色和现代主义建筑风格进行完美融合。提取、糅合汉文化、盐商文化和农垦文化之精髓,深度演绎了“骨子里的扬州”。
在豪第坊,为数不多的合院式别墅更是重现邻里之亲,实现中国文化中的仁爱之美。前院、内庭院和后院的层层围合,构成一个完整的温馨居所。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据“豪第坊”工作人员介绍,“二十四桥”是扬州的文化标志这一,在海内外都享有很高的知名度。而“豪第坊”也将其“情与景遇,则情愈深,景与情会,则景常新”的理念植入,用“意境”赋予建筑以灵魂,二十四桥分布其中,每个细节都能看出人与桥、水和谐相融的景象。“所以,很多来看房的客户,刚一下车,便惊呼‘好像到了周庄,简直比风景区还要美!’”
除了对历史的继承,“豪第坊”更被赋予了现代生活享受。“豪第坊”引用日本先进建筑科技,全加拿大进口木材,运用“呼吸纸”等先进材料和工艺克服传统建筑弊端,同时具备了抗震、防风、防虫、防潮、隔热、隔音以及延年益寿等优点。
另据了解,“豪第坊”还自建有农家乐园,面向购买别墅的购房者分别赠送一片菜地,满足都市人心中的那一份田园梦想的同时,也让风靡网络的“偷菜”游戏成为现实;而其采用地源热泵技术,并实现24小时太阳能热水器供热水使用技术,让温暖来得天然、生态,不需要“一度”损耗。除此以外,星级管家服务、数字化小区以及室内游泳馆、高尔夫练习场、网球场等配套,让舒适尊贵的幸福生活变得唾手可得。
李云